苏州风水大师龙德:风水理论新詮(四)

第五章 风水与现代社会

从上述风水理论的探討得知,风水的主要內容是先人对居住环境的一套选择和处理的理念和方法。所以基本上,风水对基址的选择,是追求一种满足生存与生活的自然(地形)条件,以达到避凶就吉的效果,表现人性中原始防范天灾的意识和本能。从歷史典籍中常可见到有关卜宅、相地的敘述,说明先民进入农耕定居时代,风水相宅活动就相当盛行,推其原因可能与俗话所说「安居乐业」有关。反映了先民顺应自然以避免天灾的实用態度。例如,商周时代处於农耕生產方式初期,生產活动离不开丰富的水源,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常有洪灾之患,使当时的风水相宅活动主要以防范洪水侵袭为主。由此显示先民已有意识透过风水相宅避开易遭灾害发生的地段,多选择方便、安全的处所。亦即风水的发生,与先民选择方便、安全的居所有密切而重要的关係。

然而,由於受到先民认识自然环境能力的限制,风水的发展自始就挟缠著理性与迷信两种特性,从理性层面来看,虽然早期的相宅活动带有浓厚的占卜色彩,不过基於实际的需要,当时在问卜前必须相地,即依靠人类早期生存经验与智慧所从事的野外实地考察活动。由此所累积的经验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早期的风水相宅活动,已具备了理性发展的內涵。不过,诚如上述,先民面对复杂多变、捉摸不定的自然环境,也常感不知所措,所以利用卜筮法术来乞求神諭,这是风水术自发展之日起,就披上神秘外衣的原因,迄今仍摆脱不了迷信的批评。

从风水的发展歷史来看,前面提及主要分成两种流派,一为峦头派,一为理气派,峦头派又称「形法」,理气派又称「理法」,两派皆以「气」为中心。理气派推崇「阴阳之气」,主要借助罗盘,配之以传统术数的八卦五行生剋、河洛图书之数、及天星卦象运行等方法,期能从时间和空间上求得人体和地理气候、地磁微波变化的对应关係,以判定吉凶顺逆,趋福避祸,充满层层迷信的神秘与诡异。而峦头派强调「望气」,主张从整体上把握环境形势,凸显人与自然间各种互动关係的审视。这样发展的风水相宅活动,原则上已从早期消极的防范自然灾害,进步到透过山川形势、水流动向、植被疏茂等生態性的观点,来发掘天然灾害发生的根源,以判断宅地的安全顺遂岰。比较理气派与峦头派,显然前者偏於迷信神秘,后者包含有科学的理性內涵,由於两派皆以「气」为理论基础,所以两派之间时常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只不过在解释山川形势时,一趋向神秘术数,一趋向实地考察。所以风水本身是交织著的迷信与理性的產物,体认这一点之后,风水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不外是发挥其理性的顺应自然法则与防范自然灾害,营造一个永续安居乐业的环境著眼。以下笔者將以三个实例说明风水的理性內涵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一、风水与天灾防范
今年八月初,贺伯颱风造成台湾近三十多年来来最大的天灾,四十五人死亡,二十三人失,轻重伤四百五十人。农业损失约二百亿,公路损毁近二十六亿,省府计划救灾復建经费三百一十五亿,可以说是生命財產损失十分惨重!

仔细分析这次灾害,会发现若不是人为对环境破坏太多,这次灾害该不致於这么惨重。专家沈痛地指出三种人为的破坏:一是「引海入地」:即过度超抽地下水资源,使得台湾西部的嘉义、彰化、云林沿海地区,以每年十几公分的速度地层下陷,虽然省水利局年年加高海边堤防,但海水倒灌却越来越严重。这次贺伯灾害,造成嘉义布袋、东石等乡镇因海水倒灌使海边堤防溃决,几乎全境淹水,数日洪水不退,因为海水已经比陆地家园还高,水无路可退。二是「与水爭地」,即过度利用河道,从事採沙、农作与居住等人为活动。例如这次贺伯灾变,位於高屏溪上的里港大桥被洪水冲垮了,分析原因不难发现,许多民眾在河川行水区围內,大肆开发种植香蕉、木瓜、蔬果,缩小河道行水区,阻碍水流的顺畅。加上里港大桥下沙石业者经年累月抽沙,使大桥的桥墩严重裸露,支撑力量打了折扣,大小急流而来,大桥焉有不垮掉之理。三是「与山爭地」;即过度开发山坡地。省林务局局长何伟真指出,全台湾海拔两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坡,约佔国土四分之一的面积,几乎都已滥垦滥伐得十分严重,其中包括有高尔夫球场、游乐休憩区、高冷蔬菜、果园茶园……住宅社区,都在敏感脆弱的山坡地大肆开发,有的山坡甚至不適人居,却出现住宅社区或观光游憩的场所。似乎拿人的生命与大自然赌博。例如这次贺伯灾变中灾情最惨重之一的南投县信义乡、水里乡,贺伯来时使这两乡的青山被山洪冲成大窟窿,屋舍也几乎被洪水所带来砂石所摧毁,变成了泥土堆,有些乡民则因走避不及而惨遭活埋。

论者严肃指出,不管是「引海入地」、「与水爭地」或「与山爭地」。都是人与天爭,结果可想而知。因为违背了大自然的运行原理,才会有这次重大的灾情。省府主席宋楚瑜在贺伯灾变后提出检討报告,即指出「有许多低洼地区,自然环境可能是聚洪低地,却房屋密集。而山区敏感地带,可能是崩塌脆弱地区,却种植开垦、盗採山林」。如此过度开发,不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违反大自然的规范,当然使大自然反扑力量越来越大,终至酿成巨灾,所以称贺伯颱风是个有长眼睛的颱风!

前已提及,风水源於先民顺应自然以避灾难的实用態度,对住居的选择,已表现出人性中原始的防灾意识本能,追求方便、安全,趋吉避凶的地点。这样从防灾意识发展而来的风水理念,可以说是先人从实地踏勘,切身的生活体验而得来的经验,其中部分內容浅显易懂,通俗实用,有其一定理性为基础,这也许是风水之所以能深入人心而流传几千年不衰的原因之一。事实上,这反映出在中国农耕方式出现的初期,风水即源自先人观察和改造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古人逐渐认识到要防范自然天灾,人不能违反自然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今天,吾人从八月的贺伯颱风巨灾中,应该从传统风水的智慧中,得到深刻的启发与教训,唯有尊重自然,配合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不做过度的开发,才能有效防范天灾,真正在这宝岛上安居乐业,否则今后台湾可能有更多、更大的天然灾难。

二、风水与工业安全
今年八月,中油高雄炼油总厂发生一连串的工业安全事故,如海底漏油及喷洒油雨等严重破坏环保的事故,引来受害社区民眾及沿海捕鱼渔民的强烈抗议,中油势將为这一连串的工安事故赔上惨痛的代价。

为了消弭这一连串工安事故所带来诸种不良的影响,今年中元节中油高雄炼油总厂,特別扩大举办「普渡」仪式。最引人注意的是,这回普渡特別请地理师来看风水,希望能袪除恶运、消灾解厄。

论者不以为然地批评指出:中油这一连串工安事故,经过调查皆指向人为的因素居多,与风水好坏一点关係也没有。不过按中油请来地理师的说法,今年炼油厂面南,面北都犯煞,因此朝西面祭拜可以转危为安。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若真以为只要朝西拜即可转危为安,不思更积极加强工业安全维护措施,相信不久的將来中油的工安事故仍將层出不穷,而这样的风水之说岂非误人误已,带来更严重的灾祸帙。
风水就其起源而言,正如上述交缠著理性与迷信,风水中的「理气」派,讲求术数,比较神秘难解。而「峦头」派,主张实际到野外踏勘,比较注重素朴理性的发挥。因此,今天我们注重风水,应从其理性面著眼,而非將风水定位成一种术数谋求功利的工具。换言之,现代社会面对传统风水,要取法的是先民在长期生活经验所发展的生存智慧。

首先,风水的基本要求是环境的卫生与整洁,这也是风水的首要原则,因为环境不整洁,不讲求卫生,即使好风水也要变成坏风水。以厕所为例,在古代称为粪坑或毛坑是藏污纳垢之所,因此,传统风水將厕所划归所谓「户外大事」的一种,要妥善的配置。事实上,厕所方位的配置,在古代是阳宅风水重要的一环。

其次,前面提过,风水的原始功能,最强调防患於未然,尤其是天灾的防范,以达安居乐业的要求。例如风水理论中,相当重视流水要「弯环绕抱」宅地,这种流水称之为「有情」。眾所週知,天然河流总是弯弯曲曲的,河的凹岸常被水掏蚀挖空,容易塌崩,形成河堤溃决,造成生命与財產的重大损失。凸岸则因水流趋缓夹带泥沙堆成浅滩,利於人安居,所以这是古人独钟於有情流水的原因。有人说这是先人住在黄河流域附近,长期所累积防灾的经验,而形成传统风水之说。

因此,中油炼油总厂若真正想藉「风水」消灾解厄,就必须秉持传统风水真正的智慧与原则,即重视「环保卫生」与「防范灾变」,此即好风水,自然减少工安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分析,风水的术语虽无「生態」一词,但其概念却已包含「生態」的涵义。前述有关风水「气」的作用中,不难看出,「风水」实质上是影响地球生物圈最为重要的大气圈作用的「风」,和水圈作用的「水」整合运作机制的概括说明。其中风水的「生气」理论成为中国人审辨、选择和经营居住环境的主要指导原则,此乃係中国人追求「生生不息」、「生机盎然」的住居环境。

这次中油公司连续发生喷洒油雨与海底漏油等严重的工安事故,以传统风水来看,就是轻忽自然生態的结果。风水典籍常可发现,人造的污臭物,如古代的「牛池」、「粪窖」等,因水质已污秽发出臭气,若渗入土中,或流入河川,或蒸发升入空中,都將会影响地表运行之「水」与「气」的自然清纯,故传统风水认为此类污染源皆有凶无吉。今日汽车、工厂等排放的废气、废水,以及有害人体的各种化学物也是一样,若未能妥善安全的处理与防范,就可能破坏了生態环境,严重威胁了人类本身的生存与安全。

换句话说,污臭物及公害物会影响民眾居住及生存环境的品质,一定要慎重地处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传统风水深知其中的原委,皆认为这些不吉带凶,要求远离之。因此,中油公司若真正想藉「风水」来趋吉避凶,就必须落实风水智慧所强调的基本原则,即「环保卫生」与「防范灾变」,这才是维护工安的真正治本之道!

由此看来,传统风水的某些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仍然息息相关、关係密切。

三、风水与环境保护
今年九月十八日报载,由於正在兴建的南二高需大量土方,包商大肆在新化大坑山保安林地挖山取土,几乎剷平了山头,引起当地民眾极大的不满,认为这种肆无忌惮的挖山取土,已挖断大坑山区的「龙脉」,破坏大坑山区的风水及生態环境。所以组织自救队,採取自力救济行动,轮班把守进入山区的交通要道,对於危及当地安全及环境的车辆一律禁止入內。这项自力救济行动將持续到有关当局出面解决为止。

传统风水理论之一,就是龙脉思想。所谓龙脉,是指山的起伏连绵,自古以来,中国以崑崙山为天下的主山,由崑崙山发端出五支龙脉,其中三支在中国境內,两支向欧洲方向延伸出去。中国的三支是北干、中干、南干。北干沿黄河,通过北部地区(青岛、甘肃、山西、河北及东北各省)终於朝鲜半岛。北京、天津等城市即处於北干之上。中干通过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地区(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安徽、山东);西安、洛阳、济南等各城市位处於中干之上。南干沿长江通过南部地区(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广州、福州、南京、上海处於南干之上。也有人认为南干的龙脉也从福建省分出,度过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北部。风水理论主张龙脉的各个干脉衍生出支脉,支脉又可衍生出支脉,如此的繁衍,恰如人体的血管和神经系统一权,龙脉遍佈於中国全境。

日籍学者堀宪二研究指出,流经龙脉的生气,其停驻、融结的位置,即修筑陵墓、城池或宅居的位置,被称为穴,紧靠该穴的后方的山,称为主山,,是龙脉通过的主要之山。考闽粤县志或地方誌中,为保护这种龙脉所经行的山或主山,禁止开掘、採石、伐木等规定屡见不鲜,目的皆因担心龙脉被损伤或切断,使生气不畅,带来厄运。

新化大坑山居民,以风水中「龙脉」的角度提出环境保护的诉求。事实上,从歷史上考察,西元一八七六年(清光绪二年),由英国人所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杉沪铁路,遭到当时地方乡绅的激烈反对,理由是该条铁路的舖设,將会截断当地的「龙脉」。杉沪铁路事件,从今天眼光来看,似乎觉得当时人落伍顽冥,迷信不开通。然而,从当时反对者所持的理由,如反对任意凿掘山脉,却也反映出中国传统风水的基本內涵。

中国人早已瞭解,人与自然之间有著密切的关係,大自然任何的变迁都会影响到人类。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万事万物相互依存。人类命运与大自然共存;大自然茁壮繁茂,人类也百事顺遂。当这种平衡关係受到损害时,人类也就得面对天然灾难了。所以,依风水的观点来说,既然人类与自然合而为一,消极方面,自不可破坏自然,与自然爭胜,或和自然运转之理背道而驰;积极方面,则在顺应自然中获得至善的人生。简言之,风水的基本原则,强调不应损坏生態环境,而应保护环境生態,因为损坏环境生態会影响人们的命运与幸福。亦即风水与现代的生態学及环境保护观念不谋而合。主要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要任意破坏自然。

总之,风水虽然起源於古代农业社会,却能应用於现代的环境保护。数千年前的先民们为了生存,瞭解到必须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的关係,因为大自然有创造性,也有破坏性。他们认为大地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其所呼吸的是有生命力的「气」,其所形之於外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山」,其象徵就是「龙」,山岳的各部分体现龙身的各部位。由山脊可通到山顶,与脊柱相连。山脊向两旁奔走,展开成为手足,围绕在山狱间的山溪河流就是山龙的动脉和静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不能任意凿掘山脉,因为会截断大气运行的「龙脉」,带来大自然破坏的力量,威胁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此次新化大坑山区的居民为维护「龙脉」,以风水的观点自发性地採取自力救济行动,应该给予肯定,因为就中国传统风水的理性层面来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並有节制的改造和利用自然,是风水所强调一贯的精神与原则。如果国人能善於利用这些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並建立一种环保新价值,相信这不仅將为台湾环保运动带来一个新契机,也將为环保的实践行动中,带来一个新的境界与新的希望。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