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风水大师龙德:風水理論新詮(四)

第五章 風水與現代社會

從上述風水理論的探討得知,風水的主要內容是先人對居住環境的一套選擇和處理的理念和方法。所以基本上,風水對基址的選擇,是追求一種滿足生存與生活的自然(地形)條件,以達到避凶就吉的效果,表現人性中原始防範天災的意識和本能。從歷史典籍中常可見到有關卜宅、相地的敘述,說明先民進入農耕定居時代,風水相宅活動就相當盛行,推其原因可能與俗話所說「安居樂業」有關。反映了先民順應自然以避免天災的實用態度。例如,商周時代處於農耕生產方式初期,生產活動離不開豐富的水源,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常有洪災之患,使當時的風水相宅活動主要以防範洪水侵襲為主。由此顯示先民已有意識透過風水相宅避開易遭災害發生的地段,多選擇方便、安全的處所。亦即風水的發生,與先民選擇方便、安全的居所有密切而重要的關係。

然而,由於受到先民認識自然環境能力的限制,風水的發展自始就挾纏著理性與迷信兩種特性,從理性層面來看,雖然早期的相宅活動帶有濃厚的占卜色彩,不過基於實際的需要,當時在問卜前必須相地,即依靠人類早期生存經驗與智慧所從事的野外實地考察活動。由此所累積的經驗已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所以早期的風水相宅活動,已具備了理性發展的內涵。不過,誠如上述,先民面對複雜多變、捉摸不定的自然環境,也常感不知所措,所以利用卜筮法術來乞求神諭,這是風水術自發展之日起,就披上神秘外衣的原因,迄今仍擺脫不了迷信的批評。

從風水的發展歷史來看,前面提及主要分成兩種流派,一為巒頭派,一為理氣派,巒頭派又稱「形法」,理氣派又稱「理法」,兩派皆以「氣」為中心。理氣派推崇「陰陽之氣」,主要借助羅盤,配之以傳統術數的八卦五行生剋、河洛圖書之數、及天星卦象運行等方法,期能從時間和空間上求得人體和地理氣候、地磁微波變化的對應關係,以判定吉凶順逆,趨福避禍,充滿層層迷信的神秘與詭異。而巒頭派強調「望氣」,主張從整體上把握環境形勢,凸顯人與自然間各種互動關係的審視。這樣發展的風水相宅活動,原則上已從早期消極的防範自然災害,進步到透過山川形勢、水流動向、植被疏茂等生態性的觀點,來發掘天然災害發生的根源,以判斷宅地的安全順遂岰。比較理氣派與巒頭派,顯然前者偏於迷信神秘,後者包含有科學的理性內涵,由於兩派皆以「氣」為理論基礎,所以兩派之間時常相互滲透、相互借鑒,只不過在解釋山川形勢時,一趨向神秘術數,一趨向實地考察。所以風水本身是交織著的迷信與理性的產物,體認這一點之後,風水對現代社會的意義,不外是發揮其理性的順應自然法則與防範自然災害,營造一個永續安居樂業的環境著眼。以下筆者將以三個實例說明風水的理性內涵對現代社會的影響與作用。

一、風水與天災防範
今年八月初,賀伯颱風造成台灣近三十多年來來最大的天災,四十五人死亡,二十三人失,輕重傷四百五十人。農業損失約二百億,公路損毀近二十六億,省府計劃救災復建經費三百一十五億,可以說是生命財產損失十分慘重!

仔細分析這次災害,會發現若不是人為對環境破壞太多,這次災害該不致於這麼慘重。專家沈痛地指出三種人為的破壞:一是「引海入地」:即過度超抽地下水資源,使得台灣西部的嘉義、彰化、雲林沿海地區,以每年十幾公分的速度地層下陷,雖然省水利局年年加高海邊堤防,但海水倒灌卻越來越嚴重。這次賀伯災害,造成嘉義布袋、東石等鄉鎮因海水倒灌使海邊堤防潰決,幾乎全境淹水,數日洪水不退,因為海水已經比陸地家園還高,水無路可退。二是「與水爭地」,即過度利用河道,從事採沙、農作與居住等人為活動。例如這次賀伯災變,位於高屏溪上的里港大橋被洪水沖垮了,分析原因不難發現,許多民眾在河川行水區圍內,大肆開發種植香蕉、木瓜、蔬果,縮小河道行水區,阻礙水流的順暢。加上里港大橋下沙石業者經年累月抽沙,使大橋的橋墩嚴重裸露,支撐力量打了折扣,大小急流而來,大橋焉有不垮掉之理。三是「與山爭地」;即過度開發山坡地。省林務局局長何偉真指出,全台灣海拔兩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坡,約佔國土四分之一的面積,幾乎都已濫墾濫伐得十分嚴重,其中包括有高爾夫球場、遊樂休憩區、高冷蔬菜、果園茶園……住宅社區,都在敏感脆弱的山坡地大肆開發,有的山坡甚至不適人居,卻出現住宅社區或觀光遊憩的場所。似乎拿人的生命與大自然賭博。例如這次賀伯災變中災情最慘重之一的南投縣信義鄉、水里鄉,賀伯來時使這兩鄉的青山被山洪沖成大窟窿,屋舍也幾乎被洪水所帶來砂石所摧毀,變成了泥土堆,有些鄉民則因走避不及而慘遭活埋。

論者嚴肅指出,不管是「引海入地」、「與水爭地」或「與山爭地」。都是人與天爭,結果可想而知。因為違背了大自然的運行原理,才會有這次重大的災情。省府主席宋楚瑜在賀伯災變後提出檢討報告,即指出「有許多低窪地區,自然環境可能是聚洪低地,卻房屋密集。而山區敏感地帶,可能是崩塌脆弱地區,卻種植開墾、盜採山林」。如此過度開發,不能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違反大自然的規範,當然使大自然反撲力量越來越大,終至釀成巨災,所以稱賀伯颱風是個有長眼睛的颱風!

前已提及,風水源於先民順應自然以避災難的實用態度,對住居的選擇,已表現出人性中原始的防災意識本能,追求方便、安全,趨吉避凶的地點。這樣從防災意識發展而來的風水理念,可以說是先人從實地踏勘,切身的生活體驗而得來的經驗,其中部分內容淺顯易懂,通俗實用,有其一定理性為基礎,這也許是風水之所以能深入人心而流傳幾千年不衰的原因之一。事實上,這反映出在中國農耕方式出現的初期,風水即源自先人觀察和改造自然的協調發展中,古人逐漸認識到要防範自然天災,人不能違反自然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

今天,吾人從八月的賀伯颱風巨災中,應該從傳統風水的智慧中,得到深刻的啟發與教訓,唯有尊重自然,配合大自然運行的法則,不做過度的開發,才能有效防範天災,真正在這寶島上安居樂業,否則今後台灣可能有更多、更大的天然災難。

二、風水與工業安全
今年八月,中油高雄煉油總廠發生一連串的工業安全事故,如海底漏油及噴灑油雨等嚴重破壞環保的事故,引來受害社區民眾及沿海捕魚漁民的強烈抗議,中油勢將為這一連串的工安事故賠上慘痛的代價。

為了消弭這一連串工安事故所帶來諸種不良的影響,今年中元節中油高雄煉油總廠,特別擴大舉辦「普渡」儀式。最引人注意的是,這回普渡特別請地理師來看風水,希望能袪除惡運、消災解厄。

論者不以為然地批評指出:中油這一連串工安事故,經過調查皆指向人為的因素居多,與風水好壞一點關係也沒有。不過按中油請來地理師的說法,今年煉油廠面南,面北都犯煞,因此朝西面祭拜可以轉危為安。稍有知識的人都知道,若真以為只要朝西拜即可轉危為安,不思更積極加強工業安全維護措施,相信不久的將來中油的工安事故仍將層出不窮,而這樣的風水之說豈非誤人誤已,帶來更嚴重的災禍帙。
風水就其起源而言,正如上述交纏著理性與迷信,風水中的「理氣」派,講求術數,比較神秘難解。而「巒頭」派,主張實際到野外踏勘,比較注重素樸理性的發揮。因此,今天我們注重風水,應從其理性面著眼,而非將風水定位成一種術數謀求功利的工具。換言之,現代社會面對傳統風水,要取法的是先民在長期生活經驗所發展的生存智慧。

首先,風水的基本要求是環境的衛生與整潔,這也是風水的首要原則,因為環境不整潔,不講求衛生,即使好風水也要變成壞風水。以廁所為例,在古代稱為糞坑或毛坑是藏污納垢之所,因此,傳統風水將廁所劃歸所謂「戶外大事」的一種,要妥善的配置。事實上,廁所方位的配置,在古代是陽宅風水重要的一環。

其次,前面提過,風水的原始功能,最強調防患於未然,尤其是天災的防範,以達安居樂業的要求。例如風水理論中,相當重視流水要「彎環繞抱」宅地,這種流水稱之為「有情」。眾所週知,天然河流總是彎彎曲曲的,河的凹岸常被水掏蝕挖空,容易塌崩,形成河堤潰決,造成生命與財產的重大損失。凸岸則因水流趨緩夾帶泥沙堆成淺灘,利於人安居,所以這是古人獨鍾於有情流水的原因。有人說這是先人住在黃河流域附近,長期所累積防災的經驗,而形成傳統風水之說。

因此,中油煉油總廠若真正想藉「風水」消災解厄,就必須秉持傳統風水真正的智慧與原則,即重視「環保衛生」與「防範災變」,此即好風水,自然減少工安事故的發生。

進一步分析,風水的術語雖無「生態」一詞,但其概念卻已包含「生態」的涵義。前述有關風水「氣」的作用中,不難看出,「風水」實質上是影響地球生物圈最為重要的大氣圈作用的「風」,和水圈作用的「水」整合運作機制的概括說明。其中風水的「生氣」理論成為中國人審辨、選擇和經營居住環境的主要指導原則,此乃係中國人追求「生生不息」、「生機盎然」的住居環境。

這次中油公司連續發生噴灑油雨與海底漏油等嚴重的工安事故,以傳統風水來看,就是輕忽自然生態的結果。風水典籍常可發現,人造的污臭物,如古代的「牛池」、「糞窖」等,因水質已污穢發出臭氣,若滲入土中,或流入河川,或蒸發升入空中,都將會影響地表運行之「水」與「氣」的自然清純,故傳統風水認為此類污染源皆有凶無吉。今日汽車、工廠等排放的廢氣、廢水,以及有害人體的各種化學物也是一樣,若未能妥善安全的處理與防範,就可能破壞了生態環境,嚴重威脅了人類本身的生存與安全。

換句話說,污臭物及公害物會影響民眾居住及生存環境的品質,一定要慎重地處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傳統風水深知其中的原委,皆認為這些不吉帶凶,要求遠離之。因此,中油公司若真正想藉「風水」來趨吉避凶,就必須落實風水智慧所強調的基本原則,即「環保衛生」與「防範災變」,這才是維護工安的真正治本之道!

由此看來,傳統風水的某些智慧與現代人的生活仍然息息相關、關係密切。

三、風水與環境保護
今年九月十八日報載,由於正在興建的南二高需大量土方,包商大肆在新化大坑山保安林地挖山取土,幾乎剷平了山頭,引起當地民眾極大的不滿,認為這種肆無忌憚的挖山取土,已挖斷大坑山區的「龍脈」,破壞大坑山區的風水及生態環境。所以組織自救隊,採取自力救濟行動,輪班把守進入山區的交通要道,對於危及當地安全及環境的車輛一律禁止入內。這項自力救濟行動將持續到有關當局出面解決為止。

傳統風水理論之一,就是龍脈思想。所謂龍脈,是指山的起伏連綿,自古以來,中國以崑崙山為天下的主山,由崑崙山發端出五支龍脈,其中三支在中國境內,兩支向歐洲方向延伸出去。中國的三支是北幹、中幹、南幹。北幹沿黃河,通過北部地區(青島、甘肅、山西、河北及東北各省)終於朝鮮半島。北京、天津等城市即處於北幹之上。中幹通過黃河與長江之間的地區(四川、陝西、河南、湖北、安徽、山東);西安、洛陽、濟南等各城市位處於中幹之上。南幹沿長江通過南部地區(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廣州、福州、南京、上海處於南幹之上。也有人認為南幹的龍脈也從福建省分出,度過台灣海峽抵達台灣島北部。風水理論主張龍脈的各個幹脈衍生出支脈,支脈又可衍生出支脈,如此的繁衍,恰如人體的血管和神經系統一權,龍脈遍佈於中國全境。

日籍學者堀憲二研究指出,流經龍脈的生氣,其停駐、融結的位置,即修築陵墓、城池或宅居的位置,被稱為穴,緊靠該穴的後方的山,稱為主山,,是龍脈通過的主要之山。考閩粵縣志或地方誌中,為保護這種龍脈所經行的山或主山,禁止開掘、採石、伐木等規定屢見不鮮,目的皆因擔心龍脈被損傷或切斷,使生氣不暢,帶來厄運。

新化大坑山居民,以風水中「龍脈」的角度提出環境保護的訴求。事實上,從歷史上考察,西元一八七六年(清光緒二年),由英國人所建的中國第一條鐵路︱杉滬鐵路,遭到當時地方鄉紳的激烈反對,理由是該條鐵路的舖設,將會截斷當地的「龍脈」。杉滬鐵路事件,從今天眼光來看,似乎覺得當時人落伍頑冥,迷信不開通。然而,從當時反對者所持的理由,如反對任意鑿掘山脈,卻也反映出中國傳統風水的基本內涵。

中國人早已瞭解,人與自然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大自然任何的變遷都會影響到人類。中國人的宇宙觀是「天人合一」,萬事萬物相互依存。人類命運與大自然共存;大自然茁壯繁茂,人類也百事順遂。當這種平衡關係受到損害時,人類也就得面對天然災難了。所以,依風水的觀點來說,既然人類與自然合而為一,消極方面,自不可破壞自然,與自然爭勝,或和自然運轉之理背道而馳;積極方面,則在順應自然中獲得至善的人生。簡言之,風水的基本原則,強調不應損壞生態環境,而應保護環境生態,因為損壞環境生態會影響人們的命運與幸福。亦即風水與現代的生態學及環境保護觀念不謀而合。主要強調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而不要任意破壞自然。

總之,風水雖然起源於古代農業社會,卻能應用於現代的環境保護。數千年前的先民們為了生存,瞭解到必須與大自然保持和諧的關係,因為大自然有創造性,也有破壞性。他們認為大地是有生命的「有機體」,其所呼吸的是有生命力的「氣」,其所形之於外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山」,其象徵就是「龍」,山嶽的各部分體現龍身的各部位。由山脊可通到山頂,與脊柱相連。山脊向兩旁奔走,展開成為手足,圍繞在山獄間的山溪河流就是山龍的動脈和靜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不能任意鑿掘山脈,因為會截斷大氣運行的「龍脈」,帶來大自然破壞的力量,威脅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此次新化大坑山區的居民為維護「龍脈」,以風水的觀點自發性地採取自力救濟行動,應該給予肯定,因為就中國傳統風水的理性層面來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並有節制的改造和利用自然,是風水所強調一貫的精神與原則。如果國人能善於利用這些原則在日常生活當中,並建立一種環保新價值,相信這不僅將為台灣環保運動帶來一個新契機,也將為環保的實踐行動中,帶來一個新的境界與新的希望。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