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挠场理论来解释气和风水

在上一封和台大校长李嗣涔先生的邮件交流中,他提到如果用科学方式来为风水理论建模或者用科学手法来验证风水,可以看挠场理论。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新的名词,当时粗略查了一下,我的看法这又是量子力学的领域范畴。 这是不容易的工作,对于一个风水师而言,如何去了解量子力学? 这些日子,也针对量子力学多少做了些阅读,但我知道这些东西远远不够。

为了完成这个月在四川阆中易学大会的论文和报告投影片工作,除了加紧和医院与其他可能的研究伙伴讨论外,今天突发奇想,也再度搜寻了一下挠场的概念。出乎意料外的,就是李校长的寻访诸神的网站书中的内容,已经被公布在新浪博客了。不认识这个博客博主,但某些层面上还是赞同他的这个做法。尽管这个做法在台湾有些被视为不可思议,违反了智慧产权方面的诉求。而这本书的第十章,正好就是谈到挠场的概念。当时买了李校长第一本书,就是没有买这本,现在竟然文字出现在我眼前。

这些内容读起来还是很累人。主要是针对微观世界的这些概念不理解。不过我还是决定把它全文付上来,多提供一个可能的信息管道给有兴趣把风水理论和西洋物理学理论相整合的朋友。如果您恰好也看到了这个信息,如果您也有兴趣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您也有量子力学方面的知识,很欢迎您加我为好友,大家一起讨论,让我多学习学习。

以下为原文,有兴趣者可以直接参阅网址,那里有着更多李校长该书更多的内容。

第十章 认识挠场
《难以置信II——寻访诸神的网站》——台大电机系教授李嗣涔所著(现在台大校长)

原文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c9d4401015xap.html
视之不见 名曰夷 听之不闻 名曰希 搏之不得 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 ——老子《道德经》

2004年1月底,我随汉声出版社吴总编到北京拜访沈今川教授及孙储琳女士。我与沈教授三年没有见面,很想念五、六年前双方合作从事特异功能的种种趣事,也迫不及待要交换这几年来研究工作的进展。孙储琳女七在念力的研究上也有很大的进展,意念摄影的精进、空中取药能力的开发、煮熟虾子起死回生实验的尝试等等,仍然是让人眼花撩乱、难以置信。
我送给沈教授一本论文集,是我近几年来研究“信息场”发表之成果,沈教授则给了我几篇论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系江兴流教授写的介绍性文章:如《真空工程中的漩涡动力学》、《真空零点能》、《电化学异常与挠场理论》,一眼看去跟我做的人体潜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第一天白天忙着工作,晚上没事,我把这几篇文章随手拿来翻一翻,没想到愈读愈心惊,愈读愈兴奋。
他说挠场(torsion field)又称自旋场(spin field)或扭场(axion field),是物体自转扭曲时空结构所产生的场,这种场在过去三十年来已经以俄国科学界为主的大量实验所证实。它有如下的性质:(1)与引力场相似,挠场不会被任何自然物质所屏蔽,在自然物质中传播不会损失能量,它的作用只会改变物质的自旋状态:(2)挠场的传播速度至少为光速的109倍:(3)挠场会产生轴相的加速.(4)挠场源被栘走以后,在该地仍保留着空间自旋结构,也就是挠场有残留效应。
江教授为什么对挠场产生兴趣呢?这是因为他是核能物理学家,1989年犹他大学的夫勒许门(Fleishmann)及旁斯(Pons)教授提出电解重水时会产生冷核融合(cold fusion)现象以后,引起他对冷核融合的注意而开始研究。后来虽然其它物理学家很快地提出反证,证明并非核能反应,但是也的确观察到有异常的热量产生。江教授的突破在于1998年于加拿大休假进修期间,到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听到几场有关70到90年代俄国对挠场的研究,启发了他对电极尖端放电产生漩涡场(挠场)的认识,而漩涡场中会产生异常的物理现象。他特别举出龙卷风内会有异常的能量产生,导致木板可以穿进钢板、稻草可以笔直插入树干等有违常理的现象。他认为这些异常能量的来源就是“真空零点能量”。

水晶气场就是挠场

台大物理系的陈教授花了两年时间研究水晶气场的产生、放大、调变及侦测。根据他的研究发现,水晶的气场似乎可以穿透金属、玻璃、陶瓷、半导体、纸、布等几乎所有物质,只有几种例外。这种气场似乎有残留效应,会一直累积.因此用交流的信号很难侦测。这种气场有可能与信息场联系,而信息场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分别,因此预测这种信号传递的速度很快,远大于光速。我自己做的研究也发现气场经过适当的中介物质调变,会在空间形成一个特殊形状的三度空间结构。
由于和陈教授合作手指识字实验,我对陈教授有关水晶气场的研究非常熟悉,因此当我看到挠场的特性时,感到非常震惊,怎么两者这么相像?直觉的反应就是:水晶的气场就是挠场。但是水晶为什么会产生挠场?而其它物质就不容易产生挠场?沈教授刚好是材料科学及矿物学的专家,对水晶的结构非常熟悉,他告诉我水晶有三方系及六方系,是一个螺旋的炼状结构。一个硅原子及四个氧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的单位晶胞,单位晶胞沿轴方向每三个转一圈是为三方品系,每六个转一圈是为六方晶系,螺旋炼与螺旋炼再并排结合形成水晶结构。谜底揭晓了,如果每个原子有自己的挠场,是一个漩涡状的形状,合成分子及固体后,形成比较大的分子或固体的挠场,如果固体结构适当,如水晶的螺旋结构,是不是有可能形成宏观同调的大型漩涡挠场,可以轻易被练气功有成的人感受到?如果俄国科学家所描述的挠场特性是对的,几千年来所流传的气功、传说中水晶的气场等等,它们的神秘面纱即将褪去,物理实质不久便会呈现于世人眼前。
回到台湾以俊,我马上开始搜寻有关挠场的资料,自己教授近代物理十多年,对于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自旋(spin) 非常熟悉,怎么不知道挠场的存在?当然一般近代物理教科书只稍微提到广义相对论所预测的现象,像质量导致时空的扭曲、重力红位移、黑洞等现象,很少看到有关物体自旋扭曲时空结构所产生挠场的内容。这表示主流物理界对挠场并不注意,物理教科书上也只字不提,它变成一个似乎不存在的物理场。
事实上在微观的尺度下,根据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Dirac)把相对论引进量子力学,证明所有的基本粒子均有自旋角动量,对满足佛米——狄拉克分布函数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微中子等,自旋只有朝上或朝下两种可能性,其大小在旋转轴的分量是完全一样的,是普兰克常数h除以4X3.1416,是一个定值。质子的半径约在10-13公分,其自旋可以勉强看做质子以本身为轴在高速自转。但是电子或微中子的半径小于10公分,若其自旋看做电子或微中子以高速在自转,则旋转速度会远超过光速而违反相对论,所以理论上是下可能的。因此粒子的自旋是一未知详情的物理量,只是很奇怪的是质子、电子或微中子质量差别很大,为何其自旋角动量(与质量的分布、大小、旋转的速度有关)却是完全一样?因此物理学家把它当成是量子效应,是狄拉克方程式的结果而不加深究。
当然质子的电荷与电子的电荷大小也一样,只是符号相反,不过电荷是一个独立的物理量,与质量无关,因此质量不同而电荷一样是可以理解的。根据俄国科学家的讲法,通常一个粒子的基本属性都会伴随着物理场,比如粒子的基本属性包括有质量、电荷与自旋,质量会伴随着万有引力场,电荷会伴随着电磁场,因此自旋也应该伴随着自旋场,也就是挠场。

被量子力学遗忘的挠场

以往上课讲到氢原子或多电子原子时,都会讨论电子绕原子核的轨道角动量及电子本身的自旋角动量,以及两者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能阶。不过重点都摆在带电电子绕轨道旋转及自旋所产生的磁场大小,比如与外加磁场作用所产生的塞曼效应(Zeeman effect),因为这是可以被测量的物理量,因此可以验证理论与实验是否相符。上课时也会讨论到多电子原子,像氧原子中不同电子自旋角动量所发生的藕合现象,由于量子力学公式里并没有自旋角动量互相作用的项,因此所有
敦科书只能声称它们是经过量子效应所要求的反对称波函数,间接经过轨道角动量的变化而藕合。我教了十多年的物理,竟然完全没有想到它可能是自旋所产生挠场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固态物理中,推导铁磁性金属(像铁、钴、镍)论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假设相邻原子之间有一项自旋_自旋交互作用,导致所有原子的自旋朝一个方向排列而形成铁磁性。所有固态物理学家都相信,这是电子自旋所产生交换(exchange)作用的后果,但是理论计算上却发现,交换作用的结果会导致相邻的原子自旋必须相反,而不是相同。因此铁磁性物质能够存在理论上还是一个谜,而从来没人想过这可能是挠场交互作用的结果。我强烈地感觉到,二十世纪量子力学所遗忘的部分挠场,可能是二十一世纪科学的前缘,从气场、特异功能到信息场可能都与它或多或少有牵连。
美国航空及太空总署(NASA)2004年4月21日于加州范登堡基地发射“重力探测器B”卫星,其目标是要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对时空的本质预测是否正确?当星体如太阳或地球旋转时,周围的四度时空会被星体拖着一同旋转而产生挠场,“重力探测器B”卫星所要进行的任务,便是检验时空坐标拖曳效应,这表示到了21世纪,物理界终于开始重视挠场的验证了。爱因斯坦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并未考虑物体的自旋效应。1920年代,卡坍(Cartan)首先在“广义相对论”中考虑物体自旋角动量导致时空的扭曲,因而产生挠场。它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外的另一种力,为第五种力。当挠场静止时,它的强度正等于万有引力常数G乘以普兰克常数h,因此比四种力中最弱的万有引力还弱10倍.因此不受重视。

二十世纪关于挠场的研究

20世纪后半对于挠场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最积极的是俄国人,其实在1906年俄国科学家麦许金(Myshkin)就已经用天平发现由挠率(torsion)所导致长程相互作用的场。这些实验结果在1960年代经俄国天文物理学家柯易列夫(Kozyrev)教授及其它团队重复实验,而获得证实。而柯易列夫教授在1940年代就提出时间和旋转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星球的旋转和它的能量输出是有关联的。他用旋转的陀螺仪来证实他的论点,旋转的陀螺仪在特殊摆动中,重量会随旋转的速度及方向而稍稍改变。1970年代白俄罗斯科学院魏尼克(Veinik)教授重复这个实验,获得完全的证实。1989年日本东北大学的早板(Hayasak)及竹内(Takeuchi)测量旋转陀螺自由落下的时间,发现落下的时间与旋转的速度及方向有关。虽然后来也有物理学家声称旋转的陀螺仪重量并不改变,但经指出这些不改变重量的陀螺仪是不移动的,因此看不到效应。移动的挠场才能产生足够大的变化让外界观测到。
1950年代中到1970年代末,柯易列夫教授为天文望远镜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侦测器,发现即使用金属遮住望远镜,也能侦测到星球的信号,表示星球所发射的电磁场中有一些信息是无法被金属遮蔽的。由于星光传递到地球需要一段时间,他还发现如果把天文望远镜指向不是星球可见的位置,而是现在真正的位置,则侦测器会测到非常强烈的信号,表示星球发射出一种比光速还要快几十亿倍的信号。这个现象在1980及1990年代经俄国科学院及乌克兰科学院证实,并用星体旋转所产生的挠场来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
在60到80年代当然还发现有很多异常的物理现象与自旋有关,比如俄国的巴里咸夫斯基(Baryshevsky)发现中子通过自旋极化(注一)的靶时,会有进动(注二)发生,导致进动的场要比标靶原子核的磁场大几千倍。美国阿岗实验室的克里奇(Krusch)发现自旋极化的质子散射横截面,与自旋的方向有关。法国的路易勒(Lhuiller)发现氦3的热导现象与原子核的自旋有关。这些现象很难用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但是可以放进挠场的架构做统一解释。
1980年代起俄国的科学家就开始制造挠场发射器,采用旋转的物体或旋转的磁铁来做发射源。乌克兰材料研究所发现,这种发射器发射的场可以改变任何物质内部的自旋结构,而与通灵者对物质所能产生的改变类似,第一次把挠场与人体潜能连接在一起。而这些研究当年是由苏联科学与技术国家委员会下的”非传统技术中心”所支持。
1993年俄国物理学家希波夫(Shipov)提出一套真空方程式,来讨论物理真空的种种性质。据称所有已知的基本物理方程式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杨——密尔斯方程”、“海森堡方程”等均可以由这十个真空方程式导出完整的几何型式。我本身不熟悉希波夫方程式,不过他的结论却令我感到无比的震撼,因为这些结论与我们所熟知人体潜能或信息场有相当的相似性。他的方程式显示除了传统的电磁场及万有引力场是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外,还存在第三个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就是挠场,挠场的强度中有许多项并没有万有引力G或普兰克常数h的乘积,因此它的强度并不弱。

挠场的特性

挠场拥有极不寻常的特性.第一 、挠场速度的极限不小于光速的10倍;第二、挠场在四度时空的传递不受光锥(注三)限制,也就是它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第三、挠场能传递信息但不传递能量.第四、挠场并不一定遵行重迭原理。
由于粒子自旋沿着旋转轴有朝上或朝下两种可能性,因此挠场也有左旋及右旋两种。一个非过渡金属原子中的电子如果为偶数个,其电子整体的自旋通常为零,不会产生磁场,但是其电子及原子核自旋所伴随的挠场而合成整个原子的挠场却不一定为零,因此挠场不一定伴随磁场,但是磁场一定会伴随着挠场。一般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挠场又会合成分子的挠场,同理,固体中所有原子挠场的合成会形成固体的挠场。大部分状况下,原子与原子间的挠场相位没有一定的关系,大量原子的挠场会互相抵销,不会产生宏观的挠场。但是有些材料像会存留,有记忆效应,很像文献中所报导同类疗法中水的磁化现象或“信息水”的传说。看风水的地理师常说此地磁场很好、风水很好,过去总以为磁场应该不会影响风水,现在发现很可能是磁场伴随挠场的宏观结构所造成的效应,会影响风水,甚至影响身心。
信息场的师父如何看待挠场呢?我向T小姐的师父及孙储琳女士的师父都提出了这个问题。2004年3月27日我请教T小姐的师父:
“请开示:水晶产生气的原因(1)电子自旋所产生的Spin field(torsion field),经过水晶螺旋结构所汇集成的宏观同调的巨大torsion field;(2)微量元素所造成;(3)水晶中有氢形成Si-H所致:(4)其它。请开示。”
师父回答:“(1)”他似乎赞成我的推论。
我也请教孙储琳女士的师父:
“物体高速自旋会产生torsion field,它的传播速度(1)比光速要慢:(2)等于光速:(3)是光速C的10倍快:(4)可以远大于C的、1013速度。”
师父回答: “(4).”他赞成挠场的速度可以远大于光速1013倍的速度,与希波夫方程式的预测类似。

挠场与信息场的关系

挠场与超越四度时空信息场的关系又是如何?如果挠场的速度不小于光速的10??倍,则可以用来解释量子力学里很难理解的双光子纠缠(entanglement)现象,也可以用来理解信息场内似乎没有空间距离的现象,虽然。10倍光速仍不够快,横越我们十万光年的银河系仍要花八个多小时。如果挠场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则可以理解信息场的师父可以瞬间看到我们的过去,也能看到我们的未来.我推测信息场相对于实数的四度时空,似乎处在一个虚数的空石英(水晶),由于品格分子团(SiO4)形成特殊的螺旋构造,很像挠场的漩涡结构,有可能不同分子团的小挠场同调相吸,形成巨观的漩涡挠场而发射出去,造成千百年来水晶有”气“的传说。
另外固体的挠场会受外加挠场之影响而改变其结构,就像磁性金属会受外加磁场而改变磁化方向一样:当外加挠场移开时,效应仍然间,实数空间每一个物体或粒子都有一个常相左右的虚数空间存在,互相垂直,也就是说这个宇宙的实相是复数的。一般实数世界的仪器设备若没有虚数的成分或是没有适当设计的磁场,是量不到信息场内的种种现象。而当实数世界的粒子或物体形成“复数”的波函数或量子场(quantum field)时,场的虚数部分就能与虚数空间的信息场接触,状况适当的话就能产生连通。
因此我们推测在微小量子的世界,基本粒子、复数波函数或量子场占重要地位的时候,两个世界是相通的。而我们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物体质量太大,其组成原子的热扰动速度又很大,所形成物质波波长太小,因此与虚数世界脱离,而只存在于实数的世界。但是一些物体或原子的集合体会形成宏观的量子现象,像超导体内部的库柏对(Cooper pair)电子互相藕合形成宏观的超导量子波;氦4在温度2K以下形成的超流体;原子泠却进入波色——爱因斯坦——凝结态(Bose-
Einstein Condensate)时所形成的宏观波动状态,都可以用复数的量子波来描述,都有机会连通到信息场的世界。实数世界的仪器设备若能利用这些宏观的量子场,或有适当设计的磁场,也有可能侦测到信息场的信息。同理可以推论当原子或分子的小挠场经过藕合而能形成宏观同调的巨型漩涡场时,就有可能连接上信息场。

即将揭开气、超感知觉的面纱

江教授告诉我,1980年代苏联有一个副总理专门掌管挠场的研究,可见它所受到的重视。可惜的是苏联解体以俊,此行的专家已经四散到各共和国去了。根据俄国的文献,他们不但了解挠场的性质,还会做挠场产生器及侦测器。他们发现当挠场通过内部有长键的分子而且排列整齐的物体,比如高密度聚乙烯,挠场就会和物体产生作用,否则就直穿而过。适当的设计使用类似聚乙烯的材料,就可以把挠场局限在空间的某一范围之内。
我以同样的设计把俄国人用的挠场产生器换成水晶,结果高功能人果然感觉到水晶所发出的气,被局限在空间的某一范围之内,强烈地显示中国从古以来所说的气场就是挠场。我的感觉是气、超感知觉——包含心电感应、透视力、回知过去、预知未来、念力——的神秘面纱即将揭开。
我为了解释手指识字及念力现象,曾经提出了心物合二的现象理论,认为脑中第三眼在功能态下,会产生一种物理现象,形成一种宏观的波动穿出身体障碍探索周边的世界。这种波动会从全身每个部位穿出,因此会有“耳朵听字”、 “手指识字”、 “腋下识字”、 “脚底识字”等全身各部位都能识字的现象。这种宏观波动会尝试和身体周边的世界,比如手中折迭的纸条作用,一日一作用成功,纸条也被诱发进入同样的物理状态,就产生“心物合一”的现象。这个时候功能人脑中的天眼打开,外界纸条上的字或图案信息流人大脑而在天眼上呈现,功能人便可以清楚看见了。这种宏观波动的现象就是挠场吗?是脑中第三眼水分子的小挠场突然形成长距离同调性的宏观挠场而导致的吗?我相信谜底很快就要揭晓了。
注一:自旋极化:靶上所有原子之自旋均排列整齐朝向同一方向。
注二:进动.粒子之自旋会绕着某一轴旋转的现象。
注三:光锥:在空间与时间之坐标中,光从原点以光速向四方空间传播,在时空坐标中形成的结构。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