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北京风水布局,国人都该了解的风水学
【不赞成本文许多说法,转载只是分享一些基本历史资料。】
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元北京”以鼓楼为中心点立极建都,这本身是违背风水原则的,那是北京最大的反弓之地,元代如此立极的下场是建成在此立国85年就败北灭国,意味深长的是,同时建成的皇家寺院于灭国那一年彻底毁于一场雷击天火;而随后的明清均大幅度南移中心点而建都,明代则在京近250年、清代则在京267年,优劣立见,这也说明元北京的立极是错误的,而不是诸多“大师”鼓吹附会的所谓真龙真穴,甚至明清皇城也不是。
还比如,北京天寿山只是远祖乐山,少祖是香山,京城的龙脉是来自西北香山而归于东南渤海。古人因为地理全局常识不足的原因,附会之处甚多,比如他们附会在北京建都多形胜-泰山华山为龙虎、嵩山为案衡山为朝,其实泰山比嵩山更接近南北中轴线很多,今人还如此附会就违背常识了。
生命存在的方式主要被时间和空间决定。风水学诉求的正是人与空间的关系,即人与天地的和谐。它遵循的是天地运行的规律,通过建筑的形和势等抽象的元素,运用和表达天地运行的规律。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勘察,用以指导人类更好的生存,风水并不神秘,和任何宗教也没有关系,是中国文化追求天人之际的精髓。
了解北京故宫风水,就要从元大都说起。公元1267–1283年,历时16年,建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元大都。设计者是伟大的水力学家郭守敬和他的老师刘秉忠,这两个人既精通天文、地利、也精通历算和水利,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精通易学。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他问刘秉忠何处可以建都?刘秉忠说元上都建都国运祚短,燕京建都则国祚远。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这就是元王朝由来。
元大都的整体设计:什刹海之水自北水关入城,先北上,复东折而南,总体入城走势由西北而东南,所确定连接通惠河的万宁桥处,正好是什剎海水域的东南方;从南水关入城的金水河,绕过皇城后,也是从皇城的东南方汇入通惠河,通惠河又是从大都城的东南方向流出。
刘秉忠在设计当中将这片水域的转折点,确定全城的中心点,并在旁边建立”中心台”一座标志。
以中心台为基点以八卦的方位定格”来龙”(水自西北流向东南)在转折处定格”去脉”(水自中心台而往西南)这样形成来龙长,去脉短而层层关锁。立极点和城池的轮廓确定之后,还必须确定出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风水上称之为”立向线”刘秉忠给元大都确定的中轴线是北面”稍偏向西”,南面”稍偏向东”。然后纵穿中心台的连线,确定以后历经元、明、清至今,沿用700多年而未变。今天的北京城的中轴线与元朝的中轴线是同一条线。所有这一切,来龙去脉,从整体到局部,乃至每一个相关环节,其设计和布局都无不严谨地遵循着风水学的原理,令人称叹!由此来看,之后的元大都之所以能够空前繁盛,实属必然。
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是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建(如上图),其中最根本也就是最关键的改建,是将大都城的北城墙向南缩进了五华里,同时将大内皇城(名紫禁城)也相应南移。这个改变让名北京城和元大都城相比,在风水上发生了改变,使城市的立即点即中心点发生了改变。元大都城的立极点——-今银锭桥处,是依据什刹海水域的自然走势而确定的,从风水的角度看,这个立极点应该是最合理的,但是明北京城改变了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将这个立极点改在了景山的位置上。景山原名”万岁山”,是明北京城改建时,用挖掘护城河和南海的泥土堆筑而成的。问题是在于,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位置,将其移至景山位置?原来万岁山也就石景山中峰,恰好居于元代宫城最重要的宫殿—–延春阁的位置。于是万岁山的另一层意义便显露出来—–用于压制前朝的”风水”,让他永无反转的机会。所以万岁山叫”镇山”,而景山一名的使用,则是从清代开始的。镇山所镇者,正是元大都的延春阁——-元朝的中枢神经。因此这个才是中心点南移的真正原因。在明朝又在来水处,今积水潭西北岸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了一座镇水观音庵。”镇”了山,再来”镇”水,镇水观音庵在清乾隆时期进一步改建,重建后改名汇通祠,1987年又重建后,设为郭守敬纪念馆。我们主要了解的是现在存在的北京故宫的风水也就是明朝改建的紫禁城风水。
一、天文星象
《易经——系词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易经是一部解释和揭示天地宇宙运行变化规律的学问,宇宙天象是易经形成、内容及思想的本源。风水是发端于易经,是对易经之天地学说的原理,表现最充分,应用最广泛,映证最完美的一门自然科学。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形成,是因为地球倾斜的进行公转,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也正是风水要表达的天时和效法的天道,在具体应用中风水学通过建筑物的形状来表达。
以风水勘定国都,就是要把城市置于理想的自然环境中,达到风水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本着”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八气,地有八风;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四维,地有四渎;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是都城成为天象之载体,人伦之轨模。天文即天象,是古人在”仰观天象”是,对天上的实体即星、日、月、云、雨、雷等的运行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星象的掌握,星宿之间的组合和运转变化成为古人认识天文的基础,天上无数的星宿被古人组合成不同的区域。由于中国处于北半球,只能看到北天极的星宿,而北天极的星宿都围绕北极星旋转。
北极星成为天的中心。天空的日月、星辰、天河、星云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三组星垣分别由东西两藩星宿合围而成,如墙垣的形式,分别是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是天的中心区域,再加上守护的三座城垣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二十八星宿构成了古人的宇宙图式。
紫微垣由十五颗星组成,东边八颗星和西边七颗星围城一个城垣,位于北斗星的北方,处天的中心,是天皇大地居住的地方。
太微垣是天地处理政务的地方,里面有五帝座、十二诸侯府和外藩九卿得衙门。天廷主公平,凡监升授德、受符列宿、考核诸神等都由天廷主持。
天市垣是天廷聚众交易的地方,由二十三颗星组成,中心是帝座星,左右两侧由二十二颗星构成两垣或两藩。
天象以北极星谓尊,又称北辰,众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在转动。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众星拱之”。而紫禁城在大地上面正是北极星在大地上的投影,风水格局谓之”吉星高照”之局。
从紫禁城的布局来看,宫城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分三大殿,为皇帝听政和举行朝会大典之处,如天地布政之南宫太微垣,后寝二宫是皇帝燕寝之处,如天帝长居之紫微垣。但就整个紫禁城作为皇宫而言,乃取象于紫微垣。刘秉忠勾画出一幅天象地形图,紫微垣外面的华盖星是祖山,杠星是座山,天床星是前案,天河从紫微垣穿过,西有西藩七星,东有东藩八星以护卫,形成万山齐拥,回水抱城,朝迎拱卫天皇大帝座之局。
二、形峦龙脉
昆仑山是天下山脉之祖,位于中国的西北方,为山河的源头。天下的山川都发脉于中国的昆仑山,这个是风水行业里众所周知的秘密。从战国时代的屈原到明代,昆仑山是天下的祖山之说,从未改变过,昆仑山气势雄伟,是宇宙间最高大的山。中国大地上,山脉众多,史记记载大禹治水的时,对全国的山脉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勘察与疏导,定山脉为三列,这三列山脉后人称为三大干龙。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是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倾斜阶梯。整个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紫禁城的龙脉处于中国三大龙脉之一的北干龙脉上,他们是以长江黄河为界。黄河以北谓之北干龙,长江以南谓之南干龙,长江黄河中间谓之中干龙。
从昆仑山到燕山,这条巨大的山脉横于中国的北方,是一道最坚固的天然屏障,从昆山引来的龙脉之气,全部凝聚在天寿山紫禁城的靠山之中,龙脉至此气止结穴。
建都是为了立业,历代统治者都要为都城的确立寻找支撑的理论,这理论就是刘秉忠所说的”生王脉络,以成大业”。王气是都城之魂,有了风水的勘定,帝业才能永固。北干龙绵延万里来到北京,形成西、北、东三面合围之势,像一座屏风置于北京城的背后,北京城就像一把宝座,端端正正的摆在正中,向南可以俯视中原。唐代杜牧说此地是”王不得不王,霸不得不霸”的地方。
宋代大学者朱熹也认为:”冀都是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朱熹所画的这根中轴,起自翼都,前面有黄河环绕,正对面是嵩山是为前案,淮南诸山是第二重案,江南诸山及五岭是为三、四重案。
紫禁城的中轴起自奉天殿,向北直抵鼓楼,向南直达正阳门。全城重要建筑均布局于中轴上,从南往北依次为正阳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钦安殿、玄武门、万岁山、北安门、鼓楼、钟楼。中轴上的建筑之多,体量之大,远远超越了历代中轴上的设置。但是紫禁城的中轴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向南一直延伸至五岭,成为全中国的中轴。
三、设计思想
故宫的设计理念是按照《周礼》、《易经》和风水学三位一体的思想构建的。《周礼》在古代相当一部宪法,是儒家礼治思想的核心,在故宫的设计当中前朝后廷,左祖右社,五门三朝和六宫六寝等都是
故宫的设计理念是按照《周礼》、《易经》和风水学三位一体的思想构建的。《周礼》在古代相当一部宪法,是儒家礼治思想的核心,在故宫的设计当中前朝后廷,左祖右社,五门三朝和六宫六寝等都是传统的一些制度;《易经》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核心阴阳五行八卦思想也被风水思想所借用。前朝所设文、武二楼,后庭东、西六宫的坤卦平面布局,就把《易经》思想引入其中;风水学思想亦被运用其中,寻龙点穴分辨龙脉,发脉于昆仑而结穴于天寿山,天寿山为其龙脉所凝结,龙脉至此,乃落平洋,方广千余里。点穴于紫禁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形成天地阴阳交会的形局,建造交泰殿乃紫禁城之龙穴。枕山襟水,使紫禁城处于山水的环抱之中。
城市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有理之所在,大到帝王的皇宫,小到百姓的宅舍,其朝向、方位、布局、建筑名称、建筑尺度、建筑色彩无一不纳入”道”的法则的统一中,是北京故宫在整体的布局上,能够完全地把天、地、人三才合为一体以体现宇宙生成之道。把《周礼》、《易经》和风水所建造的三座紫禁城合在一起,就是一座完整的紫禁城。
四、阴阳结构
阴阳构建了宇宙,《易经》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紫禁城的布局总体来说,中轴把北京城分成东西(阴阳)两半,中轴以东属阳,主春、生、文、仁,故有文楼、文华殿、万春亭、仁祥门、崇文门等建筑;以西属阴,主秋、收、武、义,故有武楼、武英殿、千秋亭、遵义门、玄武门等建筑。而且国家中央官署机构也是以中轴为准按阴阳布置的,中轴以东设吏、户、礼、兵、工部及鸿胪寺、钦天监等机构,主文属阳,以西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刑部、太常寺、锦衣卫等机构,主武属阴。明清两代考中文状元在长安左门揭皇榜,考中武状元则在长安右门揭皇榜。
过午门、神武门一条中轴线又将宫城分为东西阴阳二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为阳、为木、为春,在”生长化收藏”属生,所以宫城的东部布置了”阳”有关的建筑内容。东部某些宫殿是太子所居,文华殿是太子讲学之处,乾隆年间所建的南三所,系皇太子的宫室。西方为阴、为金、为秋,在”生长化收藏”属收,所以工程的西部布置了与”阴”有关的建筑内容。如皇后、宫妃居住的寿安宫、寿康宫、慈宁宫都布置在西。东居太子,西栖宫妃,男左女右,阳左阴右。皇城东有太庙法阳象天,西设社稷坛法阴象地。天坛在南(属阳),地坛在北(属阴);天安门在南(属阳),地安门在北(属阴);乾清宫在南(属阳),坤宁宫在北(属阴)乾为天,坤为地,故天尊地卑。朝堂之上,文臣列于左,武将位于右,与此相应的文华殿位于左,武英殿位于右。太和殿丹陛上左陈日晷以司天,右置嘉量以司地,前者定天文历法,后者制度量衡,皆左主天道属阳,右主地道属阴,阴阳相合而成一体。古代建筑大师就是这样把阴阳宇宙观与宗法礼治巧妙地结合起来,规划设计了气势磅礴的建筑群。
明代紫禁城的平面布局分为前朝后廷两大部分(前朝为阳,后廷为阴),前朝是皇帝和文武百官处理政务的地方,后廷是皇帝燕寝的地方,前朝后廷的平面结构恰好呈现出一个凸凹形。凸凹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榫卯结构,风水上称为生旺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最坚固的。凸象征阳、男,凹象征阴、女。凹与凸结合在一起,象征阴阳结合,男女结合,只有阴阳的结合,天地才会长久,只有男女的结合,才会子孙万代延续生命,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
五、五行八卦
紫禁城由水火木金土五大元素组成,从方位的角度来看,紫禁城的东、南、西、北、中五方位有建筑的名称、色彩及河水来暗示。北方有一座建筑名玄武门,清代康熙时为避讳改名神武门,二者的意思完全相同。在神武门内有二座建筑(东大房和西大房)它们房顶的均为黑色。紫禁城的南方有建筑名为午门,火的颜色为红色,故午门以红色为主,建筑高大,以为火旺。午门内的五座石桥,其雕刻为火焰状。紫禁城的西方有金水河和武英殿,武英殿之”武”属阴。紫禁城的东方为太子宫所在地即明时的文华殿,故明太子宫文华殿和请太子居住的南三所的屋顶均用绿色瓦。紫禁城的中央有两大建筑群体即前朝后廷,前朝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后廷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这辆大建筑群体建在象征”土”的”土字形玉石台基”上以表示其中央的地位。中央在五行上属土,土的颜色为黄色,黄色是五行中最尊贵的颜色,亦是宇宙的颜色,故这两大建筑群体屋顶均用黄瓦,表示帝王理政的前朝和燕寝的后廷是天下的中心,至尊至大,意味着帝王是”以土德而王”。
北京城的总体设计在遵循《周礼》”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传统布局思想外,又按照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理进行更为深层次的规划设计,是北京城超越了传统的实用礼仪设计,达到与天地相融的境地。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就是按照先天八卦之乾南、坤北、离东坎西的方位来布局的。天坛是天子祭天的地方,位置在北京城的南端,外城的里侧,建筑形状是圆的,体现了南为天、为乾、为圆、为阳的思想;地坛是天子祭地的地方,他位置在北方,内城的外侧,它的建筑形状是方形的,体现了北方为地、为坤、为方、为阴的思想;日坛在东方,日为阳、为火,月坛在西方为水、为火,他们的位置都在城之外。
在南北的中轴线上,皇城的南门天安门,北门为地安门,也是按照先天八卦来规划的。紫禁城里的布局亦遵循先天八卦,朝政三大殿位于南方为阳,内寝三大殿位于北方为阴,内寝三宫的布局又形成了一个小的先天八卦,南为乾清宫,乾为天、为阳;北为坤宁宫,坤为地、为阴。东为日精门,西为月华门,前南坤北,离东坎西,成就先天八卦。
北京城在大的布局上遵循”天南地北”的先天八卦思想,而在宅位的布局上则遵循了后天八卦思想。紫禁城的东、南、西、北、中五方位及五行布局的金木水火土的设计全都涵盖后天八卦当中,形成五行相生流通的环境气场,房屋的建造完全按照八卦的方位排列。所以北京城的整个布局,既有先天八卦又有后天八卦,他们互为体用,相得益彰,成就了宇宙之大气。
在紫禁城后廷的乾清宫和坤宁宫的乾坤卦象和组成的泰卦形成三个卦象,即乾卦、坤卦和泰卦,表示乾坤相交,天下太平之意。乾清宫东西六宫也是由卦象组成,东西六宫各有六座院落,这六座院落又分别前后三排,分成两排,从而形成三画卦的坤卦。这两个三画卦,共有六个阴爻组成暗含有”六六”之数,因而”六六大顺”,表示顺天承乾之坤德。
宫坤宁宫的皇后,顺城皇帝,也就是阴要从属阳。也是强调”夫为妻纲”的伦理关系,只要东西六宫的建筑布局所形成的坤卦卦象,象征阴,他们是妃嫔的居住区,象征要辅佐居于正从思想上,伦理上确定了纲常关系,才会出现天地交泰。乾阳的作用有如种子,坤阴的作用有如把种子加以孕育生长出生命,才会出现大吉,子孙满堂生命延续。故东西六宫的四个宫门名为”百子门”、”千婴门”、” 螽斯门”、”麟趾门”,后廷三宫和东西六宫的卦象体现的是阴阳之道即繁衍后代之道。
六、山水交会
龙脉聚结于天寿山之后,便潜入地中,龙落平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明朝为了不采用前代的龙脉地气,于是以人工的方式利用开挖紫禁城筒子河的泥土在北海琼岛之东垒筑万岁山,一方面作为宫城的靠山,另一方面以示镇压元大内之意。有山还没有达到古人对建造阳宅的理想目的,还必须配以水,只有二者的结合,才是完美的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明朝设计者在万岁山之旁边挖了一条金水河,金水河从万岁山之西北方而来,然后沿着万岁山西麓而下注入紫禁城的护城河。再从西北角楼下的地沟引入紫禁城内,至廊下家,由怀公门以南,过长庚桥、里马房桥,流经仁智殿西,御酒房东、武英殿前、善思门外,从熙和门被地沟进入太和门外宽阔的河道,然后在转弯进入协和门东庑地沟,经文华殿西,由北而转东自慈庆宫前之徽音门外,蜿蜒向南,过东华门里古今通集库南,从紫禁城墙下地沟流出,归入护城河,这条河叫金水河,所流经出,或隐或现,总归一脉。
金水河环抱之中为山水交会之处,是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与宇宙天地山川同体的真实写照。山川在城市当中不仅是一种景观,一种挡住北风侵袭的山峦屏障,一种城市用水排水的功能。万岁山和金水河环抱着紫禁城,达到了风水上的山水交融,阴阳相和的功能,是紫禁城的生发之源。把城市建在山与水之间,是风水原则所必需遵循的环境法则,它是形成住宅生气流动的基础元素。
紫禁城的万岁山和金水河作为人工建造,具有”山归成龙,水归成穴”使气”山来凝结、止水融会”的功能。它可以把生气关锁在万岁山与金水河之间,符合后有靠山,前有水环抱的条件,紫禁城外建皇城,皇城外建内城、外城,城廓层层包围,使生气永驻紫禁城中。
北京的龙脉起自昆仑山终至天寿山后潜入京城,紫禁城之龙穴而聚在交泰殿,它是万里龙脉的聚结之处。前有乾清宫象征天和阳,后有坤宁宫象征地和阴,则是天地交而万物同泰。
北京城、紫禁城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它是以风水理论为指导建造的城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的是宇宙、天地、山川与建筑融为一体。